正思考着,李大姐走进来询问是不是开始“教学”――她就是当年被张兴教带来回来的一对母女中的母亲,虽然年龄偏大,但是认得字,就被弄到了医院干行政工作和杂务。因为她一直不肯透露自己到底叫什么,大家就用李大姐呼之。
“嗯,我这就去。”时袅仁熄灭了烟头。
解剖室设在百仞总医院的半地下室里,除了被百叶窗封闭的几个气窗之外没有任何窗户,外人想从百叶窗里窥视是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的。门时刻都是紧闭着的,除了时袅仁之外谁也不能开门。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保密。人体解剖直到21世纪仍然是很多中国人的禁忌,不到万不得已,家属是绝对不同意的。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了。
时袅仁来到一间屋子里,河马已经来了,他作为解剖助手,顺便也练练外科的技术。
他打开平时紧锁的门,带人下了楼梯,打开了日光灯。楼梯的尽头是一道走廊。因为还没有足够的瓷砖可用,表面还是简单的水泥,日光灯在头顶上发出惨白的光芒。
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消毒水的气味。
尸体的解剖单已经开好了。时袅仁要求这里和21世纪的医院一样,手续上一丝不苟。他翻了下单子,知道这个人叫陈亚保,年龄不详。他被推车推到这里准备要挨医师们的解剖刀了。
解剖房不算太大,大约有六十平方米,四面是用木头搭起来阶梯型的看台,供未来的实习医生和护士们观看解剖用,全部坐满大概可以坐三十个人。
屋子里罕见的装上了对穿越众来说相当奢侈的通风设备。室内的中央是一个钢筋水泥的、贴满瓷砖的长方形解剖台。穿越众自己的瓷器窑还没有开工,贴面的方瓷砖是通过商人在福建定制的――那里的窑要常年订做外国瓷器的经验,试造新产品比较容易。做出来的瓷砖果然是“瓷砖”――不是表面挂釉,而是真正的一块“瓷器砖”。
穿越众们不知道明代的瓷窑里已经有过瓷砖的制造,遗留至今的最有名的“瓷砖”就是南京的大报恩寺塔的铺地瓷砖――还是青花瓷的。
解剖台平面上有很多沟槽,装有一个水龙头和喷洒用的软管,可以在解剖的时候不断冲洗尸体。
领近解剖台的一头,放着一个物料橱,里面分层放置着各种解剖器材和取样容器。在解剖室的隔壁还有准备室和标本储藏室。
建立这样一个解剖室,花了时袅仁很大的力气才获得了执委会的同意――这不是建立一座药房、一个手术室,可以马上让执委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用,但是却是在本时空重建现代医学的重要奠基石。
整个房间的灯光非常的亮,足以看清解剖台上的所有细节。
解剖台上用粗白布盖着一具尸体,这是刚刚用专门的绞车送下来的。死者是一名在百仞城基建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干活的时候突然猝死。他并非本地人,所以尸体才能落到医院手里。这种机会不是很多――时袅仁最头疼的一点就是无法保存尸源。本时空一点都不缺尸体,有时候打了一仗之后可以说是满地都是,但是没法保留,他们既没有冷库也没有足够的防腐剂。而临高的气温始终又不低。只好找到一具用一具。
河马先换上了衣服,戴上乳胶手套和口罩。把白布掀开。死者还是一个青年,很瘦小。肌肉筋腱却发达有力,小腿和手臂上有静脉曲张,显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河马在在尸体的颈下塞进去一个枕头,把手臂摆好。时袅仁摆出了他们需用的解剖器械:解剖刀、肋骨剪、夹钳、破颅骨的锯子……一切都清洗得很干净。但是并不象外科手术室器械那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这里不需要担心病人感染,医师们只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就行了。
“再过一会小护士们就来了。”河马说。
时袅仁打趣他:“在她们面前解剖你觉得很兴奋?”
“她们不把我当吃人恶魔就好了。”河马苦笑道,“现代社会大家虽然对解剖在情感上接受不了,起码还知道这是对医学有益的事情。这里?”
“要慢慢来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她们就是现代医学的种子。”时袅仁说着拿起一份四页的解剖分析单,一面看,一面说。
“死因是什么?”
“猝死。大概是冠心病之类吧。”河马说。
“本时空的话,冠心病可是很少见的。何况他还年轻。”时袅仁端详着那张年轻但是已经变得灰白的面孔,“他很瘦。轻度营养不良。”
“我来填尸体情况记录。”河马拿过文件夹。
他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左臂有一道外伤疤痕,”他把那条手臂摆到了一边,说:“对不起,老兄。”记下:“轻度肌肉僵化。”翻开眼皮,写:“瞳孔等圆,直径厘米。”又把已经僵硬的颌骨撬开,说:“看看牙。”
外边甬道有脚步声。解剖室的门打开了,是艾贝贝来了。
“她们来了。”她身后边有一群年轻的女性,都是护士中的佼佼者,而且是穿越者们最乐于毒害的孤儿。时袅仁准备把她们培养成医生,甚至还教了她们一些基本的医学上的拉丁文。
“早安,”艾贝贝招呼道。“你们都进来吧。”
护士们门口站成一排,一共是六个人。在她们走进屋里的时候,都紧张地看了台子上的尸体一眼。
她们在卫生部门已经服务了好几个月,见惯了各种场面,也参与过收尸。对疮、血肉模糊的肢体、腐烂的皮肉……这些场面和气味已经慢慢的适应了,但是观看一场人体解剖还是第一次。
“大家戴上口罩坐好,不要乱动了。”
时袅仁挨个地欣赏了一下这些姑娘们。郭芙也来了。这是他最喜欢的护士之一。虽然年龄小,但是在护理工作上表现出来的热诚和能力却比许多年龄更大的女孩子要强。特别是不怕脏,不怕血,而且一点不迷信。
女孩子们看到尸体都有些紧张,虽然她们见得已经不算少了。但是这是第一次要看活生生的“尸体解剖”。也就是象上课的时候看得那张有些怕人的挂图一样――只不过这次是真正的把人剖开了给人看。
郭芙很担心自己会有什么反应。现在她已经觉得心里有些异样了。作为一个护士,她已经习惯于看见死人,但是,目前对她来说,尸体解剖还是新的、可怕的经历。
“早。”艾贝贝和他们打了招呼,径直走向更衣间,脱了白袍,戴上口罩,从架子上拿下一件外套,把胳臂伸进袖子。也在一边穿外套的时袅仁殷勤的帮她把外套的背后的带子系好。然后,这两个人,象排练好了似的,一前一后走到洗手盆前,洗完手后。艾贝贝拿起一筒滑石粉洒到时袅仁手上,又撑起一副乳胶手套,时大夫把手指伸了进去,这些都不用说一句话。
时袅仁走到解剖台前,从河马手里接过纸面夹,集中思想看着。时袅仁此时一眼都没看台子上的尸体。河马暗自观察着这位教授的动作,突然感觉这场面很象是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上台时的情景,只是缺少了观众的鼓掌。
艾贝贝爬上解剖台一边的木梯,居高临下的给尸体拍了一张照。
“这是具青年男性的尸体,”艾贝贝说,“发育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体型偏瘦……”
时袅仁根据这些体征,分析了死者的发型、面貌、牙齿磨损程度和颅骨缝愈合等情况,之后说:
“死者是一未婚青年男子,年龄在二十三到二十六岁之间。”然后他转身对那些小护士们说:“这是你们第一次看尸体解剖,对吧?”
“是的,院长。”姑娘们齐声回答。
时袅仁点点头。“今天我们进行的是大体解剖。之所以要解剖这个人。”他指了下解剖台上的尸体,“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大夫的人能够清楚的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状态。同时知道他们为何而死。”
时袅仁用手指了指身后的墙壁,对女孩子们说:“请你们看墙壁上的字句。”
姑娘们的目光随着他的手落到墙上用黑色墨水写在白色粉墙上的一句格言。
MortuiVivosDo-cent。
时袅仁大声朗读了这句拉丁文,然后翻译出来说:“死者教育生者。”他又把目光收回落到尸体上。
“解剖台上的这个人,是在劳动中突然死亡的,之前没有任何发病的症状,我们称之为猝死。”他目光威严的扫视着姑娘们,看到她们屏气凝神的望着他,就好像他过去带的研究生一样――谁能想象她们在半年多前还在广州的人市上正等着标卖为奴或是在街道上蹒跚求乞。
“我们现在将从尸体解剖上分析他到底是因何猝死。”
说完这句话,时袅仁检查了一下摆在他面前的一套解剖器械,选了一把解剖刀。他用眼睛扫了一下下刀的部位,然后,干净利落地把锋利的刀子深深地扎进了尸体。
这一刀下去的时候有女孩子惊叫了起来,马上被艾贝贝呵斥了。
河马暗自观察那些护校学生。他知道心太软的人、有洁癖的人是看不了尸体解剖的。即使是有点经验的人也不大愿意看这切开的第一刀。到此时为止,台子上的尸体模样还有点象活人。
但是开了第一刀,就不再有任何幻想了。尸体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一切尊严。不管它曾是男人、女人、小孩子,现在不过是一堆骨头和肉,淋巴和血管。
时袅仁因为从事研究工作,过去解剖做得不多。不过D日之后他知道今后动手术的事情任重道远,所以一有尸体就划拉。又从新锻炼出来的熟练的刀法。下刀如行云流水,从容而敏捷地开始了解剖。
他从尸体的双肩向下,用刀划了两刀,刀口会合于胸腔的底部,然后从这里一刀割至生殖器,打开腹腔。三刀端端正正地形成一个“Y”字。在下刀的时候,只听到“扑哧”的一声,皮开肉绽,照时袅仁的解剖经验,营养过剩的现代人照例这里会有一层黄澄澄的脂肪,不过这个人却没有――真是精瘦精瘦。
河马和艾贝贝都在看女护士们的表情。有三个面色已经刷白,另外一个呕了一下,转过身去;其余二个在坚持着,没有动。
按理说,她们这一批资深护士见过不少奇形怪状、肚穿肠流的尸体了。海盗攻打博铺的时候,当时的第一期卫校学员倾巢出动去收尸,目的就是练胆。虽然当时吐的昏天黑地,晚上宿舍里做噩梦惊叫,但是久而久之,她们也就慢慢的习惯了――这个时空的人对死亡的态度要坚强或者麻木的多。
艾贝贝拍了拍手:“谁想出去几分钟是可以的。忍不住到外面去吐。”
不过没有人动弹。解剖停了一会,待到所有人都习惯了之后才继续下去。
现在河马戴上自己的手套和时袅仁一道工作了。这位教授开始用大一点的解剖刀把皮肤剔离肋骨,迅速剥开。然后再用一把锋利的肋骨剪剪断肋骨,露出心包和肺叶。手套、解剖刀和台子上满是血。艾贝贝打开了水龙头,开始用胶管冲洗。
河马在台子另一边把下面的一扇肌肉割开,敞开腹腔。
“这是胃……”
时袅仁讲解着,随着讲解,河马把胃和肠从腹腔内提取出来,放在不锈钢浅皿里展示给护士们看,然后再检查一下有无具体的病变,再放入玻璃罐里。因为化工部门能制造的甲醛数量还很少,暂时他不准备制作太多的人体标本。
时袅仁一边讲解,一边解剖,屋子里很快就是浓重的血腥味和臭气了。艾贝贝打开了通风开关,屋子里的味道好一些了。(未完待续。)
“嗯,我这就去。”时袅仁熄灭了烟头。
解剖室设在百仞总医院的半地下室里,除了被百叶窗封闭的几个气窗之外没有任何窗户,外人想从百叶窗里窥视是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的。门时刻都是紧闭着的,除了时袅仁之外谁也不能开门。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保密。人体解剖直到21世纪仍然是很多中国人的禁忌,不到万不得已,家属是绝对不同意的。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了。
时袅仁来到一间屋子里,河马已经来了,他作为解剖助手,顺便也练练外科的技术。
他打开平时紧锁的门,带人下了楼梯,打开了日光灯。楼梯的尽头是一道走廊。因为还没有足够的瓷砖可用,表面还是简单的水泥,日光灯在头顶上发出惨白的光芒。
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消毒水的气味。
尸体的解剖单已经开好了。时袅仁要求这里和21世纪的医院一样,手续上一丝不苟。他翻了下单子,知道这个人叫陈亚保,年龄不详。他被推车推到这里准备要挨医师们的解剖刀了。
解剖房不算太大,大约有六十平方米,四面是用木头搭起来阶梯型的看台,供未来的实习医生和护士们观看解剖用,全部坐满大概可以坐三十个人。
屋子里罕见的装上了对穿越众来说相当奢侈的通风设备。室内的中央是一个钢筋水泥的、贴满瓷砖的长方形解剖台。穿越众自己的瓷器窑还没有开工,贴面的方瓷砖是通过商人在福建定制的――那里的窑要常年订做外国瓷器的经验,试造新产品比较容易。做出来的瓷砖果然是“瓷砖”――不是表面挂釉,而是真正的一块“瓷器砖”。
穿越众们不知道明代的瓷窑里已经有过瓷砖的制造,遗留至今的最有名的“瓷砖”就是南京的大报恩寺塔的铺地瓷砖――还是青花瓷的。
解剖台平面上有很多沟槽,装有一个水龙头和喷洒用的软管,可以在解剖的时候不断冲洗尸体。
领近解剖台的一头,放着一个物料橱,里面分层放置着各种解剖器材和取样容器。在解剖室的隔壁还有准备室和标本储藏室。
建立这样一个解剖室,花了时袅仁很大的力气才获得了执委会的同意――这不是建立一座药房、一个手术室,可以马上让执委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用,但是却是在本时空重建现代医学的重要奠基石。
整个房间的灯光非常的亮,足以看清解剖台上的所有细节。
解剖台上用粗白布盖着一具尸体,这是刚刚用专门的绞车送下来的。死者是一名在百仞城基建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干活的时候突然猝死。他并非本地人,所以尸体才能落到医院手里。这种机会不是很多――时袅仁最头疼的一点就是无法保存尸源。本时空一点都不缺尸体,有时候打了一仗之后可以说是满地都是,但是没法保留,他们既没有冷库也没有足够的防腐剂。而临高的气温始终又不低。只好找到一具用一具。
河马先换上了衣服,戴上乳胶手套和口罩。把白布掀开。死者还是一个青年,很瘦小。肌肉筋腱却发达有力,小腿和手臂上有静脉曲张,显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河马在在尸体的颈下塞进去一个枕头,把手臂摆好。时袅仁摆出了他们需用的解剖器械:解剖刀、肋骨剪、夹钳、破颅骨的锯子……一切都清洗得很干净。但是并不象外科手术室器械那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这里不需要担心病人感染,医师们只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就行了。
“再过一会小护士们就来了。”河马说。
时袅仁打趣他:“在她们面前解剖你觉得很兴奋?”
“她们不把我当吃人恶魔就好了。”河马苦笑道,“现代社会大家虽然对解剖在情感上接受不了,起码还知道这是对医学有益的事情。这里?”
“要慢慢来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她们就是现代医学的种子。”时袅仁说着拿起一份四页的解剖分析单,一面看,一面说。
“死因是什么?”
“猝死。大概是冠心病之类吧。”河马说。
“本时空的话,冠心病可是很少见的。何况他还年轻。”时袅仁端详着那张年轻但是已经变得灰白的面孔,“他很瘦。轻度营养不良。”
“我来填尸体情况记录。”河马拿过文件夹。
他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左臂有一道外伤疤痕,”他把那条手臂摆到了一边,说:“对不起,老兄。”记下:“轻度肌肉僵化。”翻开眼皮,写:“瞳孔等圆,直径厘米。”又把已经僵硬的颌骨撬开,说:“看看牙。”
外边甬道有脚步声。解剖室的门打开了,是艾贝贝来了。
“她们来了。”她身后边有一群年轻的女性,都是护士中的佼佼者,而且是穿越者们最乐于毒害的孤儿。时袅仁准备把她们培养成医生,甚至还教了她们一些基本的医学上的拉丁文。
“早安,”艾贝贝招呼道。“你们都进来吧。”
护士们门口站成一排,一共是六个人。在她们走进屋里的时候,都紧张地看了台子上的尸体一眼。
她们在卫生部门已经服务了好几个月,见惯了各种场面,也参与过收尸。对疮、血肉模糊的肢体、腐烂的皮肉……这些场面和气味已经慢慢的适应了,但是观看一场人体解剖还是第一次。
“大家戴上口罩坐好,不要乱动了。”
时袅仁挨个地欣赏了一下这些姑娘们。郭芙也来了。这是他最喜欢的护士之一。虽然年龄小,但是在护理工作上表现出来的热诚和能力却比许多年龄更大的女孩子要强。特别是不怕脏,不怕血,而且一点不迷信。
女孩子们看到尸体都有些紧张,虽然她们见得已经不算少了。但是这是第一次要看活生生的“尸体解剖”。也就是象上课的时候看得那张有些怕人的挂图一样――只不过这次是真正的把人剖开了给人看。
郭芙很担心自己会有什么反应。现在她已经觉得心里有些异样了。作为一个护士,她已经习惯于看见死人,但是,目前对她来说,尸体解剖还是新的、可怕的经历。
“早。”艾贝贝和他们打了招呼,径直走向更衣间,脱了白袍,戴上口罩,从架子上拿下一件外套,把胳臂伸进袖子。也在一边穿外套的时袅仁殷勤的帮她把外套的背后的带子系好。然后,这两个人,象排练好了似的,一前一后走到洗手盆前,洗完手后。艾贝贝拿起一筒滑石粉洒到时袅仁手上,又撑起一副乳胶手套,时大夫把手指伸了进去,这些都不用说一句话。
时袅仁走到解剖台前,从河马手里接过纸面夹,集中思想看着。时袅仁此时一眼都没看台子上的尸体。河马暗自观察着这位教授的动作,突然感觉这场面很象是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上台时的情景,只是缺少了观众的鼓掌。
艾贝贝爬上解剖台一边的木梯,居高临下的给尸体拍了一张照。
“这是具青年男性的尸体,”艾贝贝说,“发育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体型偏瘦……”
时袅仁根据这些体征,分析了死者的发型、面貌、牙齿磨损程度和颅骨缝愈合等情况,之后说:
“死者是一未婚青年男子,年龄在二十三到二十六岁之间。”然后他转身对那些小护士们说:“这是你们第一次看尸体解剖,对吧?”
“是的,院长。”姑娘们齐声回答。
时袅仁点点头。“今天我们进行的是大体解剖。之所以要解剖这个人。”他指了下解剖台上的尸体,“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大夫的人能够清楚的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状态。同时知道他们为何而死。”
时袅仁用手指了指身后的墙壁,对女孩子们说:“请你们看墙壁上的字句。”
姑娘们的目光随着他的手落到墙上用黑色墨水写在白色粉墙上的一句格言。
MortuiVivosDo-cent。
时袅仁大声朗读了这句拉丁文,然后翻译出来说:“死者教育生者。”他又把目光收回落到尸体上。
“解剖台上的这个人,是在劳动中突然死亡的,之前没有任何发病的症状,我们称之为猝死。”他目光威严的扫视着姑娘们,看到她们屏气凝神的望着他,就好像他过去带的研究生一样――谁能想象她们在半年多前还在广州的人市上正等着标卖为奴或是在街道上蹒跚求乞。
“我们现在将从尸体解剖上分析他到底是因何猝死。”
说完这句话,时袅仁检查了一下摆在他面前的一套解剖器械,选了一把解剖刀。他用眼睛扫了一下下刀的部位,然后,干净利落地把锋利的刀子深深地扎进了尸体。
这一刀下去的时候有女孩子惊叫了起来,马上被艾贝贝呵斥了。
河马暗自观察那些护校学生。他知道心太软的人、有洁癖的人是看不了尸体解剖的。即使是有点经验的人也不大愿意看这切开的第一刀。到此时为止,台子上的尸体模样还有点象活人。
但是开了第一刀,就不再有任何幻想了。尸体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一切尊严。不管它曾是男人、女人、小孩子,现在不过是一堆骨头和肉,淋巴和血管。
时袅仁因为从事研究工作,过去解剖做得不多。不过D日之后他知道今后动手术的事情任重道远,所以一有尸体就划拉。又从新锻炼出来的熟练的刀法。下刀如行云流水,从容而敏捷地开始了解剖。
他从尸体的双肩向下,用刀划了两刀,刀口会合于胸腔的底部,然后从这里一刀割至生殖器,打开腹腔。三刀端端正正地形成一个“Y”字。在下刀的时候,只听到“扑哧”的一声,皮开肉绽,照时袅仁的解剖经验,营养过剩的现代人照例这里会有一层黄澄澄的脂肪,不过这个人却没有――真是精瘦精瘦。
河马和艾贝贝都在看女护士们的表情。有三个面色已经刷白,另外一个呕了一下,转过身去;其余二个在坚持着,没有动。
按理说,她们这一批资深护士见过不少奇形怪状、肚穿肠流的尸体了。海盗攻打博铺的时候,当时的第一期卫校学员倾巢出动去收尸,目的就是练胆。虽然当时吐的昏天黑地,晚上宿舍里做噩梦惊叫,但是久而久之,她们也就慢慢的习惯了――这个时空的人对死亡的态度要坚强或者麻木的多。
艾贝贝拍了拍手:“谁想出去几分钟是可以的。忍不住到外面去吐。”
不过没有人动弹。解剖停了一会,待到所有人都习惯了之后才继续下去。
现在河马戴上自己的手套和时袅仁一道工作了。这位教授开始用大一点的解剖刀把皮肤剔离肋骨,迅速剥开。然后再用一把锋利的肋骨剪剪断肋骨,露出心包和肺叶。手套、解剖刀和台子上满是血。艾贝贝打开了水龙头,开始用胶管冲洗。
河马在台子另一边把下面的一扇肌肉割开,敞开腹腔。
“这是胃……”
时袅仁讲解着,随着讲解,河马把胃和肠从腹腔内提取出来,放在不锈钢浅皿里展示给护士们看,然后再检查一下有无具体的病变,再放入玻璃罐里。因为化工部门能制造的甲醛数量还很少,暂时他不准备制作太多的人体标本。
时袅仁一边讲解,一边解剖,屋子里很快就是浓重的血腥味和臭气了。艾贝贝打开了通风开关,屋子里的味道好一些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