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汤梦龙又详细介绍了三亚的人口情况。三亚目前有户籍人口五万多,另有没有户籍的奴隶劳工一万多人。总人口合计将近七万。另外还有几千名不能计入人口的军队和短期工作的派遣人员。
这个数字给许延亮非常深刻的印象,不算广州的话,临高这个元老院的“第一都市”也只有不到二十万的人口。
目前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西区、田独区和金岭区。其中又以金岭区居多。该区平地多,有充分的水源供应,来三亚的农户大多在该区居住。农垦在本地的几个农场也大多设置在当地。第二聚集区就是田独了。第三个就是河西区了。
这一介绍,就聊到了晚上。当晚由汤梦龙做东,两人把酒言欢。借着酒意,许延亮吐露了些南洋公司今后的“野望”,汤梦龙也拍胸脯保证“一定会支持”。双方兴尽方散。
第二天,汤梦龙又说要带他去了河西区。许延亮谢绝了――今天他要去见东南亚公司三亚商站的工作人员,有汤梦龙在身边多有不便,只让他安排个向导。汤梦龙便安排了市政府的一位秘书带路。
这位秘书年纪不大,是去年才从芳草地的行政班毕业,分配到三亚的。许延亮刚从市政府出来,台阶下他便带着两辆金星零式和四个骑自行车的警卫在等候了。
看到他出来,他立刻来了一个立正点头的礼节:
“三亚市政府综合办秘书袁斐向您报道!”
三亚市政府里的部门不多,配备干部人数很少。这个所谓的秘书就是个什么活都干的“杂役”。
“你多大了?”看着眼前颇为稚嫩,穿着不合算的干部服的少年,许延亮忍俊不止。
“报告首长,十七岁!”
“这么年轻,这么不多读几年书?”
“报告首长……”
“别扯这个话头了,直接回答问题!”
“是!元老老师说我‘朽木不可雕’,还是尽早参加工作比较好。至少可以多混几年工龄”
“朽木不可雕还安排到三亚来当秘书,来来,你告诉我这别出心裁的首长是谁。”
“是,是杨欣武元老。”
“是他呀。”许延亮差点又要笑了。但是他忍住了,“你会骑自行车吗?”
“当然会!”
“那就叫这破人力车回去,我们骑车过去!”
“是,首长!”
一行人骑着自行车沿着元老院大路按照昨天的路线原路返回,到了码头继续往前骑行,这一区域在三亚河西岸、海岸以东,是一片南北向的狭长地带。在规划中是三亚市的商贸中心与生活中心。
距离码头不远的地方便是商站区。17世纪的商业和货运还没有完全分离,从事贸易的商人大多采用人货同行。所以各国的在港口城市都设有“商站”或者“商馆”这种建筑。
商站大致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家公司为单位,集住宿、洽谈和存货为一体,还有货币汇兑、汇款等功能。商站一般采用全封闭式的管理,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有便于当地政府管理和征税的用意在内。从最早的伦敦的汉萨同盟的“钢铁商站”到广州的“十三行”的夷馆,都是类似的机构。在早期,这类商站还有领事的作用。
三亚因为被定位为“国际贸易城市”,所以当时在码头附近的专门划出土地来,用来设置商站。不过因为这里的贸易并不繁荣,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人在这里设立了商站。
许延亮来到商站区,只觉得这里冷冷清清,偌大的空地上只有几栋不大的小楼和配套的仓库。几面旗帜没精打采的飘扬着。
“那栋房子就是东南亚公司的商站。”袁斐一边骑车一边指着远处的房屋。
东南亚公司的商站的位置就在其专用码头附近。看上去同样冷清。码头的露天堆货区干干净净,连个破箱子都没有,只有海鸥上下翻飞的四处觅食。笨重的蒸汽吊车和配套的锅炉都是冷冰冰的,不见半个火星。栈桥旁系留着十几条商船。不但船帆都已收起,有的船连桅杆都拆了下来。船上不见水手,只有两个警卫百无聊赖的在栈桥旁站岗。一副歇冬的萧条模样。
“平日这里就这么冷清?”许延亮越看越丧气,问道。
“现在是冬天,等明年春天转了风向就热闹了。”袁斐说。
许延亮停下车,在码头周围看了看,问道:“这里来得都是什么船?”
“主要是英国船。荷兰船也有。葡萄牙船难得才来。”
“难得来也搞了个商站?”
“船来得不多。不过这商站挺忙活的,本地的商人常和这里的葡萄牙人往来。”
“噢,那又为什么?”
“不清楚。”袁斐说。
许延亮起了疑心:葡萄牙船很少来他没什么奇怪的――他们可以直接去澳门做生意,没必要到三亚来兜个圈子。但是既然来得船极少,葡萄牙人为什么要在本地设立一个商站呢?而本地商人很多又是所谓“皮包公司”,他们又为何经常和葡萄牙商人往来呢?
自古无利不起早,这些反常的行为背后必然有某种利益上的关联。
袁斐正要引他过去,许延亮说:“你先带我在河西去转一转。最后再到商站。”
既然要把这里作为长期的根据地,初来乍到还是把情况都摸得清楚一些更好。
车队过了码头区,便沿着南北向的新天地大道一路往北。这里的街市却要比河东区繁荣的多,城市的烟火气也重得多。两侧商铺是“老广州”“老海口”风格的两层“骑楼”――在三亚这种炎热多雨的地方很实用。。
他来了兴致,当即下车,道:“我们走过去看看!”
袁斐自然不能扫他的兴,当即在前面引路,四个警卫随身护卫,沿着大街一路逡巡。
这里的道路建设标准和元老院大街一般无二。人行道铺设的是本地的石材,些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骑楼也是用石料和红砖建造起来的,不但施工精良,在楼宇设计和外观上也很考究,甚至比百仞城还要胜过一筹。许延亮甚至注意到了这里的煤气灯。比起临高那些朴实无华的几何形铁灯座,这里的煤气灯都有繁复华丽的纹饰。
当初元老院对这里真是寄予了厚望。许延亮心中感慨。现在,元老院的注意力都放在大陆上了,三亚这颗原本的“明珠”未免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要怎样才能让它放射出光芒呢?许延亮不禁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他漫游在骑楼下,浏览着一家家店铺。从招牌来看这里也算得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具全了,店铺内的存货充足,但是他注意到,这里的店铺大多是经销食品、日用品等消费品和餐饮的商业字号,也就是说他们的客户主要是本地人。大约资本也不会太大。
照理说,这里是对外贸易口岸,会有相当数量从事海外贸易的字号存在。比如销售进口香料、纺织品和手工艺品等等的商铺――这在广州算是很常见的。但是他在这里走了几百米路,却没见到几家。看得出,外贸在这里并不占主导地位。
袁斐看他面色凝重,心里不觉有些惴惴。忽然听到许延亮开口问道:
“这里除了这些小买卖字号,有没有作大生意的?”
“有,有,这里最大的字号是琼海号……”
“琼海号?这不是李洛由的生意吗?”听到这个熟悉的字眼,许延亮不觉冲口而出。
“李洛由?不不,这家字号的老板姓顾……”
“噢噢,对对,叫顾什么诚的。”
“顾葆成。”
“对,顾葆成。”许延亮有些奇怪,“他不是在临高吗?”
这顾葆成他知道,是李洛由的心头肉,比儿子还亲的人。放在临高本身就是替他攒一笔家业,让他安安心心的当个富家翁。怎么又跑到三亚来了。
“是琼海号的三亚分号。顾老爷在这里,另有人掌柜。”
许延亮想到这家字号是元老院的老合作字号了,也算是经受过考验的。虽然李洛由这个人态度暧昧不清,广州光复之后更是一溜烟北上跑去南京了。然而他在广东的字号都未搬迁,还在正常经营。
“这家分号在本地经营怎么样?”
“中规中矩,做些海贸的生意。生意不大。有船走高雄航线,还有船走葡萄牙那边得。”
“还有没有了?”
“还有一家东山居的分号。原本买卖做得也挺兴旺的,不过前些日子传来消息,他们家的刘老板在广州被抓了。东山居总号也被查封,现在东山居里从上到下都乱成一团。买卖也做不成了。”
“这家字号现在是谁当掌柜?”
“这里的掌柜陈华民的年青人,据说是刘财东的表弟。前几天他还来找过我们首长,求首长帮忙说情呢。说得声泪俱下。”
这个数字给许延亮非常深刻的印象,不算广州的话,临高这个元老院的“第一都市”也只有不到二十万的人口。
目前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西区、田独区和金岭区。其中又以金岭区居多。该区平地多,有充分的水源供应,来三亚的农户大多在该区居住。农垦在本地的几个农场也大多设置在当地。第二聚集区就是田独了。第三个就是河西区了。
这一介绍,就聊到了晚上。当晚由汤梦龙做东,两人把酒言欢。借着酒意,许延亮吐露了些南洋公司今后的“野望”,汤梦龙也拍胸脯保证“一定会支持”。双方兴尽方散。
第二天,汤梦龙又说要带他去了河西区。许延亮谢绝了――今天他要去见东南亚公司三亚商站的工作人员,有汤梦龙在身边多有不便,只让他安排个向导。汤梦龙便安排了市政府的一位秘书带路。
这位秘书年纪不大,是去年才从芳草地的行政班毕业,分配到三亚的。许延亮刚从市政府出来,台阶下他便带着两辆金星零式和四个骑自行车的警卫在等候了。
看到他出来,他立刻来了一个立正点头的礼节:
“三亚市政府综合办秘书袁斐向您报道!”
三亚市政府里的部门不多,配备干部人数很少。这个所谓的秘书就是个什么活都干的“杂役”。
“你多大了?”看着眼前颇为稚嫩,穿着不合算的干部服的少年,许延亮忍俊不止。
“报告首长,十七岁!”
“这么年轻,这么不多读几年书?”
“报告首长……”
“别扯这个话头了,直接回答问题!”
“是!元老老师说我‘朽木不可雕’,还是尽早参加工作比较好。至少可以多混几年工龄”
“朽木不可雕还安排到三亚来当秘书,来来,你告诉我这别出心裁的首长是谁。”
“是,是杨欣武元老。”
“是他呀。”许延亮差点又要笑了。但是他忍住了,“你会骑自行车吗?”
“当然会!”
“那就叫这破人力车回去,我们骑车过去!”
“是,首长!”
一行人骑着自行车沿着元老院大路按照昨天的路线原路返回,到了码头继续往前骑行,这一区域在三亚河西岸、海岸以东,是一片南北向的狭长地带。在规划中是三亚市的商贸中心与生活中心。
距离码头不远的地方便是商站区。17世纪的商业和货运还没有完全分离,从事贸易的商人大多采用人货同行。所以各国的在港口城市都设有“商站”或者“商馆”这种建筑。
商站大致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家公司为单位,集住宿、洽谈和存货为一体,还有货币汇兑、汇款等功能。商站一般采用全封闭式的管理,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有便于当地政府管理和征税的用意在内。从最早的伦敦的汉萨同盟的“钢铁商站”到广州的“十三行”的夷馆,都是类似的机构。在早期,这类商站还有领事的作用。
三亚因为被定位为“国际贸易城市”,所以当时在码头附近的专门划出土地来,用来设置商站。不过因为这里的贸易并不繁荣,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人在这里设立了商站。
许延亮来到商站区,只觉得这里冷冷清清,偌大的空地上只有几栋不大的小楼和配套的仓库。几面旗帜没精打采的飘扬着。
“那栋房子就是东南亚公司的商站。”袁斐一边骑车一边指着远处的房屋。
东南亚公司的商站的位置就在其专用码头附近。看上去同样冷清。码头的露天堆货区干干净净,连个破箱子都没有,只有海鸥上下翻飞的四处觅食。笨重的蒸汽吊车和配套的锅炉都是冷冰冰的,不见半个火星。栈桥旁系留着十几条商船。不但船帆都已收起,有的船连桅杆都拆了下来。船上不见水手,只有两个警卫百无聊赖的在栈桥旁站岗。一副歇冬的萧条模样。
“平日这里就这么冷清?”许延亮越看越丧气,问道。
“现在是冬天,等明年春天转了风向就热闹了。”袁斐说。
许延亮停下车,在码头周围看了看,问道:“这里来得都是什么船?”
“主要是英国船。荷兰船也有。葡萄牙船难得才来。”
“难得来也搞了个商站?”
“船来得不多。不过这商站挺忙活的,本地的商人常和这里的葡萄牙人往来。”
“噢,那又为什么?”
“不清楚。”袁斐说。
许延亮起了疑心:葡萄牙船很少来他没什么奇怪的――他们可以直接去澳门做生意,没必要到三亚来兜个圈子。但是既然来得船极少,葡萄牙人为什么要在本地设立一个商站呢?而本地商人很多又是所谓“皮包公司”,他们又为何经常和葡萄牙商人往来呢?
自古无利不起早,这些反常的行为背后必然有某种利益上的关联。
袁斐正要引他过去,许延亮说:“你先带我在河西去转一转。最后再到商站。”
既然要把这里作为长期的根据地,初来乍到还是把情况都摸得清楚一些更好。
车队过了码头区,便沿着南北向的新天地大道一路往北。这里的街市却要比河东区繁荣的多,城市的烟火气也重得多。两侧商铺是“老广州”“老海口”风格的两层“骑楼”――在三亚这种炎热多雨的地方很实用。。
他来了兴致,当即下车,道:“我们走过去看看!”
袁斐自然不能扫他的兴,当即在前面引路,四个警卫随身护卫,沿着大街一路逡巡。
这里的道路建设标准和元老院大街一般无二。人行道铺设的是本地的石材,些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骑楼也是用石料和红砖建造起来的,不但施工精良,在楼宇设计和外观上也很考究,甚至比百仞城还要胜过一筹。许延亮甚至注意到了这里的煤气灯。比起临高那些朴实无华的几何形铁灯座,这里的煤气灯都有繁复华丽的纹饰。
当初元老院对这里真是寄予了厚望。许延亮心中感慨。现在,元老院的注意力都放在大陆上了,三亚这颗原本的“明珠”未免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要怎样才能让它放射出光芒呢?许延亮不禁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他漫游在骑楼下,浏览着一家家店铺。从招牌来看这里也算得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具全了,店铺内的存货充足,但是他注意到,这里的店铺大多是经销食品、日用品等消费品和餐饮的商业字号,也就是说他们的客户主要是本地人。大约资本也不会太大。
照理说,这里是对外贸易口岸,会有相当数量从事海外贸易的字号存在。比如销售进口香料、纺织品和手工艺品等等的商铺――这在广州算是很常见的。但是他在这里走了几百米路,却没见到几家。看得出,外贸在这里并不占主导地位。
袁斐看他面色凝重,心里不觉有些惴惴。忽然听到许延亮开口问道:
“这里除了这些小买卖字号,有没有作大生意的?”
“有,有,这里最大的字号是琼海号……”
“琼海号?这不是李洛由的生意吗?”听到这个熟悉的字眼,许延亮不觉冲口而出。
“李洛由?不不,这家字号的老板姓顾……”
“噢噢,对对,叫顾什么诚的。”
“顾葆成。”
“对,顾葆成。”许延亮有些奇怪,“他不是在临高吗?”
这顾葆成他知道,是李洛由的心头肉,比儿子还亲的人。放在临高本身就是替他攒一笔家业,让他安安心心的当个富家翁。怎么又跑到三亚来了。
“是琼海号的三亚分号。顾老爷在这里,另有人掌柜。”
许延亮想到这家字号是元老院的老合作字号了,也算是经受过考验的。虽然李洛由这个人态度暧昧不清,广州光复之后更是一溜烟北上跑去南京了。然而他在广东的字号都未搬迁,还在正常经营。
“这家分号在本地经营怎么样?”
“中规中矩,做些海贸的生意。生意不大。有船走高雄航线,还有船走葡萄牙那边得。”
“还有没有了?”
“还有一家东山居的分号。原本买卖做得也挺兴旺的,不过前些日子传来消息,他们家的刘老板在广州被抓了。东山居总号也被查封,现在东山居里从上到下都乱成一团。买卖也做不成了。”
“这家字号现在是谁当掌柜?”
“这里的掌柜陈华民的年青人,据说是刘财东的表弟。前几天他还来找过我们首长,求首长帮忙说情呢。说得声泪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