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关羽的信心当然不是没道理的,毕竟他们早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刘备刚来雒阳东巡那阵子,就已经定下了计策开始布局陷阱了。

    雒阳新城和南阳运河的总预算额外追加了十几个亿,以应对“雒阳新城所需的石料从伊阙龙门就地开采、南阳这边炸桐柏山垭口产生的石料,就地用于加固昆阳和叶县的城防”这一技术调整。

    多出来的钱都花了,总要连本带利赚回来吧?李素和诸葛亮是何等样人,他们能容忍自己的投资赔本?

    别说赔本了,就是投资回报率低一点,都接受不了。

    所以,曹操和夏侯渊十一月份才打过来,乍一看没发现什么问题,但真开始啃硬骨头时,愕然就发现昆阳城已经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简直是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

    第一批抵达昆阳的曹军正是夏侯渊部,而曹操还要再过三四天才能赶到。

    夏侯渊锐气正盛,仗着自己人多,吩咐部队做两手准备,一边派出技术兵种打造投石车、井阑、冲车、掘城木驴,准备强攻。

    一边让大军开始围城修筑长堑、营垒、甬道,团团围死,以为久计,两手都不耽误。

    同时,夏侯渊也大致绕城观察了地形,发现这座昆阳城跟印象中的其他中型坚固城池也确实不太一样。

    似乎城墙变厚了一些,但不是很高,城的四角还建了凸出膨大的土台,比墙壁要高得多。这东西应该是叫“角楼”,但汉朝此前的城池并没有修角楼的,所以夏侯渊也叫不出名字。

    另外,城池的壕沟陷阱、羊马墙、鹿角拒马这些障碍设施,也说不出的怪异。

    还有一些夏侯渊暂时看不到的隐秘杀器,比如四门都修了内瓮城,但夏侯渊现在没有登高的望楼,也就看不到内瓮城的存在。

    曹军围昆阳城十重,营垒军容之盛,竟不亚于一百八十年前的王莽。

    昆阳城位于滍水之南,与南边濒临澧水的叶县不同,昆阳地势较高,城池也不是直接濒临河流的,引水困难,便没有护城河。

    滍水距离北侧城墙还有七八里路程,所以历史上王莽军和刘秀在此决战时,得是莽军全面崩溃后、被汉军追杀压迫、挤到滍水里,才会出现“滍水盛溢,溺死者数万,为之不流”。

    不过,虽然不临河,城内用水却是不缺的,这点不用担心,夏侯渊也不会往这个方向动脑子。

    中式城池就没有被断水渴死的,昆阳城中有水井数百口,附近地下水丰富,所以当年刘秀和王莽军交战时,城中百姓才能在井阑箭雨的压制下“负户而汲”(背着门板挡箭打井水)

    没有护城河,夏侯渊也省掉了打造壕桥车,只要弄一些简易器械,把没水的旱沟陷阱都给填了就好。

    十一月十五,夏侯渊投石车都还没打造周全,只是把别的器械打造了一番。

    本来他不想那么快发起试探性进攻的,可就在这天,他得到了博望方向李典派来的快马使者。

    说是夏侯惇前一天午后惨败,负责堵口桐柏山阻援的六万兵马,被夏侯惇浪掉了几乎半数。

    夏侯渊闻言,心中叫苦,却也知道眼下必须封锁消息,趁着士气正盛打一场。

    他严令信使不要声张,夏侯惇兵败损失惨重的事儿只要几个高层将领知道就行了,绝对不能让普通的围城将士们知道。

    然后,他就赶在曹操抵达之前,没有投石车的帮助,先发动了第一波攻势。

    七八架云梯车,几百架普通轻便的飞梯,还有几十辆冲车、掘城木驴,数万步卒,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夏侯渊也没指望一次性破城,就把城外的旱壕沟都填了、羊马墙砸塌,清扫出总攻前的障碍就好。

    进攻开始后,夏侯渊亲临督战,观察敌军守御。

    曹军士卒如群蚁一般扛着土包沙袋,跟着重型器械上前填壕,甚至还调动逼迫了很多颍川郡本地的百姓,乃至囚徒,担任最没技术含量的危险工作。

    颍川郡毕竟也是汉末一直以来的重要乱源了,早年闹黄巾的时候,南阳黄巾和颍川黄巾是复发最多的,谁让这两个郡地少人多,人口爆炸没田种,就只能为贼。

    每个县刑徒都多得人满为患,只能是拉去服苦役改造,连组织屯田都不行——因为人太多田太少,地不够种。现在要打攻城战,当然有数不完的刑徒可以拉上来当炮灰。

    城头自然是箭矢如雨而下,隔着两三百步就开始倾泻火力,把冲锋中的曹军和炮灰刑徒零零散散射倒,却不能阻挡曹军的气势。

    曹操治军严谨,夏侯渊更是军法严明,怯战者死,当逃兵甚至投敌的更是会连坐家人,曹军士卒没那么容易气馁的。

    历史上,曹魏建国之后,可是搞了不少连坐家人、异地换防的法律,确保部队的可靠性,防止出现投敌。现在虽然还没以法律的形式落实下来,但其思想雏形已经可以在夏侯渊治军中初见端倪了。

    夏侯渊一开始心中冷笑:“城中守将太沉不住气了,哪有守城战如此浪费箭矢的,至少也等攻击的将士逼近到五十步内再放箭吧,有城墙你怕什么。

    看来不是什么名将之才,这昆阳拿下有望了。也不知道城内是何人守御,之前喊话骂阵都无人应答。”

    夏侯渊之所以有此想法,当然是因为他不知道关羽在城中——才刚刚开战,关羽压根儿就没打算暴露自己的身份。好歹也得等曹操亲临城下、吃过苦头了,关羽才打算解开谜底,震慑敌军。

    不然还真怕敌人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中计了,都不敢来攻,岂不白忙一场?

    而夏侯渊对于战术的分析,正常情况下倒也不算错,因为守城战时弓弩火力的利用战术,跟野战完全不一样。

    野战中,因为双方在冲锋接近,到了跟前就要肉搏,留给远程火力输出的时间窗口很短,所谓“临阵不过三矢”,说的就是百步以内的普通弓箭,射三轮就要操刀子近战了。

    这种情况下要珍惜敌人进入射程后的每一秒钟,能多输出一轮是一轮,顾不得是否浪费箭、太远的时候命中率极低。

    守城就不存在抢时间了,哪怕五十步才开始放箭,命中率大大增加,同时也不怕立刻陷入近战——攻方冲完这五十步,还要慢慢爬上高峻的城墙呢,防守方输出时间很宽裕。

    夏侯渊一下子就敏锐意识到了守将“不会打守城战”,这样奢靡的打法,不用围城一两个月,城内绝对箭矢耗竭。

    不过,他看着看着,自信的心情很快就无法持续了。

    随着填壕沟的曹军越冲越近,夏侯渊发现守军的箭矢密度也在提升,而且不光是城墙上有人放箭,连城外旱壕后面的羊马墙背后,都部署了大量的弓弩手,其中甚至还有把连弩布置到羊马墙后的。

    更嚣张的是,随着曹军逼近,守军居然把城门给打开了,只是悬着一道随时能放下的闸门,显然是打算随时接应被逼近的弓弩手回城。

    “守将居然把弓弩手前压到城墙外面?他不怕弓弩手陷入平地近战的么?还敢开城门接应他们随时回城?那我要是一拥而上抢门呢?”

    夏侯渊看得肾上腺素飙升,愈发觉得对面就是个鱼腩,冲动几乎不可抑制。

    幸好他也是打老了仗的名将,最后还是稳住了,同时带着数十骑策马巡视,走到洞开的城门正面往里观望,这才看到了内瓮城的存在——打开的城门里面还有一道城墙呢,所以根本不怕意外被夺门。

    虽然意识到敌人这么做没有被夺城的危险,但夏侯渊就是想不明白这么部署有什么好处,充其量只是无利无害。既然没有利,敌人为什么要多折腾这一番?

    幸好,关羽很快给他揭开了谜底,这样部署的“利”,立刻就以数以千计的曹军士兵和填壕炮灰的性命,得到了体现。

    随着破坏进度的加快,夏侯渊终于发现,守军将士的近距离弓弩攒射命中率高得惊人!前方的曹军伤亡速度,快得简直不正常。

    偏偏夏侯渊自己没法靠得太近督战,甚至有些懵逼,搞不清楚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

    事实上,此刻前方破坏工事的曹军,正在经受炼狱一般的洗礼。

    尤其是汉军连弩在五十步内的扫射,杀起人来比割麦子还快。虽然曹军之前多次遇到连弩过了,但原先经验中连弩的杀伤效率命中率不可能有这么高。

    惨嗥之声不绝于耳,基层军官根本压制不住,连连坐法都无法震慑住往后溃逃的炮灰。

    偏偏他们还不知道其中原理,死都死得不明不白。

    此时此刻,关羽却也正在城头偷偷观察,督战守城,只是没让人打他的旗号。

    因为关羽同样好奇诸葛亮这几个月新修的额外城防设施、以及新部署的守城战术,效果究竟如何。

    而此刻实战试用的结果,毫无疑问,让关羽非常满意。而且战前那几个月,诸葛亮只是跟他讲理论所传授的那些思路,现在被实战一验证,其中奥妙更是豁然开朗。

    “孔明的算学工巧之能,用于战阵之上,当真也是妙用无穷。只是把羊马墙从普通的矮墙变成缓坡加堑壕的形式,居然有如此效果。

    昆阳城地势较高,没有护城河,原本是个弱点,没想到这种越靠近城墙越缓缓上升的爬坡地形,稍加整顿平整,修饰坡度,强弩直射杀敌的效果竟如此之好。”

    原来,古代普通的羊马墙工事,就只是在护城河后面弄一道矮墙,也就一人高左右,可以在敌人还没渡河的时候,就安排士兵守在这儿,用弓弩平射压制河面。

    而一旦护城河被突破,传统羊马墙就得放弃了,同时羊马墙的结构,还有可能导致反过来被攻城方利用,攻城部队一旦填平了河、推进到羊马墙后面,就可以猫着腰以羊马墙遮蔽箭矢,对着城头抛射。

    当然因为羊马墙太矮,而主城墙起码是羊马墙高度的三倍,所以主城墙上的守军还是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的。攻城方弓弩手蹲着或者跪着还是会被居高临下的箭雨射到,只能是在放箭装填间隙背靠着羊马墙背侧坐着装填。

    但是,眼前昆阳城的羊马墙,因为反正没有护城河,所以诸葛亮在李素的点拨下,其实是修成了一个逐次向上抬升的缓坡,并没有明显突出地面的墙体。

    而原本供守方弩手藏身的掩体,直接就挖成了一条“半沟”——之所以说是半沟,是因为这条沟只有朝着敌人的那一侧是有切面的,而朝向自己人的那一侧没有切面,只有坡面。

    朝敌一侧的深度,也只是刚好跟守军弓弩手的胸齐平,守兵可以跟近代战争猫在堑壕里的步枪兵一样,只在地面上露出头和脖子,以及一部分手臂放箭,整个身体绝大部分是藏在地下的。

    可别小看这个设计,这种设计的精髓不仅仅是更好的掩体,还有卡攻城方的走位、导致攻击方被弓弩射中的概率大大提升。

    因为正常野战中,攻守双方如果海拔高度一样、弓弩平射的命中率其实是很高的,抛射命中率才低。平射是扫一条线的,截面上敌军层层叠叠,射不中前排的还有可能蒙到后排的,只要箭矢飞行的轨迹上有敌人,就能射中。

    而抛射命中率低,是因为抛射只是打击一个点,箭矢从天而降,不仅要左右瞄准,还得前后上下也准,等于是从一维直线瞄准变成二维平面投影瞄准,命中率就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只可惜野战中平射的机会极少,所谓临阵不过三矢,那是连远距离时的抛射都算上了,真正最后平射的可能也就一次机会。

    而且野战阵型厚,平射的话最多只有第一排或者前两排能输出,后面的人为了防止射到战友还是只能抛射(第一排跪着放箭,第二排站着放箭)。

    或者是装填速度特别慢的弩,搞成类似“火枪三段击”那样轮流上前放箭、退后装填。这就导致输出密度较差。

    攻城战可以给远程火力的持续输出提供极大的便利,敌军冲锋过程中你射几十轮的机会都有。可城池被攻破的案例依然比比皆是、守城弓弩对攻城兵的杀伤并没有比野战几十倍的增长,这里面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误区——

    那就是守城兵虽然得到了高度的优势,而且不会被近身,但守城兵失去了“平射封锁一条线”的机会,只能是居高临下立体射击。

    城墙上往下射的箭都是打击单一一个点的,又要瞄左右又要调上下高低,这个点没蒙到就白射了。也正是这个物理原理,才导致守城方没有对攻城方绝对碾压。

    而这个问题,其实西方世界到了大航海时代,就已经随着工程几何学的普及,被解决了——

    西方人十六世纪开始造的棱堡,城墙高度降低了,因此可以在城墙前面、护城河对岸堆长长的缓坡,这道坡的长度基本上跟当时火枪的最大射程一致。

    攻城士兵走到这个坡上后,就不再是水平往前走,而是在爬坡。爬坡的坡度跟城墙上守兵的步枪瞄准线始终是彻底吻合的,因此屠杀效率成倍提高。(见一会儿的彩蛋章附图)

    等于是原本在打战地、吃鸡之类的三维射击游戏,忽然简化到了二维平面的横版过关射击游戏,只要瞄个左右,左右准了必中,高低上下的维度被取消掉了。

    那屠杀效率简直杠杠的。

    当然,诸葛亮没有那么多人力进行西方棱堡式的施工,毕竟东方的城池面积比西方大得多,造一道“跟城墙长度相同、宽三百步的土坡”,哪怕这土坡高度才一人高,土工作业量也已经比修城墙本身都大了。

    所以,诸葛亮只是把这道切线坡的长度控制在五十步宽,跟连弩的射程相当,这样一来单位城墙长度的土工作业量,就降低了30多倍(跟截面积成正比,斜边缩短到6分之1,截面积就缩小到36分之1。)

    加之诸葛亮这一年多都有参与修运河,土工作业的管理经验很丰富,加固昆阳城时就顺便分点人力做一下。

    此时此刻,夏侯渊那些炮灰兵,就是这样满脑子懵逼和恐惧,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容易死,为什么对面的汉军弩手个个都成了神射手。

    连弩的命中率被拔高到了跟机关枪相似的程度,只是火力密度依然远逊于机关枪——毕竟一个打十发就要换弹匣,一个能打几百发才换。

    唯一支撑曹军继续杀上去的信念,就是冲过这道羊马墙,夺取掩体后再跟守军抗衡。

    可惜的是,汉军在疯狂输出后,眼看有可能被近身,纷纷放弃了笨重的连弩,直接撤回城内。反正连弩很重,攻城方也不可能败退时扛走,留在原地也不怕被抢。

    不少曹兵热血上头,在几个军司马、曲军侯级别的军官带领下,试图冲门夺门,结果当然是才跟进去几十个,就被放下了千斤闸。

    七八个士兵被闸成肉泥,筋断骨折,冲得快被关在闸门内的曹兵当然也是被内瓮城的火力射成了刺猬。

    剩下被关在闸门外的曹兵,还想立刻寻找掩体,这才傻了眼,发现这次见到的城防设施跟以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所有的掩体都只有朝外的一侧,没有朝里的一侧。城墙上的守兵,依然可以无死角地神臂弩点名射杀。

    曹军的先头部队彻底崩溃,潮水一般地退去。半天的试探性破坏,几乎没有战果,白白丢下了超过两千余的伤亡,简直是太打击士气了。

    死伤人数的绝对数量其实不大,但问题是一点战果都没捞到,被这样单方面屠杀,这谁的士气受得了?

    夏侯渊也是彻底傻眼了,心中升起一股隐忧:“这刘备军到底藏了多少秘密?难道之前他们就还有很多杀招,是因为怕像连弩那样被敌军偷学了,所以不敢全用出来?

    看李素此人治军之略,这十几年来,似乎倒也确是如此……这个城防体系,就是我军投石机足够,把墙砸开了,怕是都不太好攻。

    总得把这守城方略的诡异之处琢磨透了,才敢再次总攻。这敌军不会是觉得天下一统都没几年了,所以都懒得藏着掖着不演了吧?”

    夏侯渊想到这儿,自己都被自己吓了一跳。

    怎么会冒出这样的想法?难道李素之前都是为了防止拿出来的新发明很快被敌人跟风,所以在控制节奏演吗?!

    这可是争夺天下的至高霸业啊!所有诸侯都得无所不用其极、竭尽全力不敢留手。便是当年高祖得天下,不也是不择手段!稍稍择手段的,强如项羽,都覆灭了!

    难道对面的敌人,还能在争霸天下之际,还考虑体面、还犹有余力可以控制进程节奏?!

    夏侯渊连忙把这个想法从脑海里驱除出去,但他不知道他这就等于是“首先排除掉一个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