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安麾下的兵马丧失殆尽,其手下的将领也损失了七七八八,甚至耶律安本人也难免一个战死沙场的下场。
战后,经过了简单的战后统计和休整之后,王羽就已经派薛仁贵先行一步直奔白龙府,而他与王当之则是兵分两路,一左一右向两个大镊子一样,向着白龙府夹了上来。
顺便,将沿途的几座东夷城池也顺路收入囊中。
不过,等到薛仁贵的兵马到达之时,以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文武就已经主动打开城门投降。
当耶律阿保机的暗兵处开始在白龙府之内活动的时候,王羽的罗网当然也不可能在那里吃干饭!
虽然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王羽的人马本质上就是侵略者,是外来的征服者。但是,这世上从来不缺那种为了一丝坚持而抵抗到底的人,但也从来不少那些软骨头,尤其是有了台阶下的情况下。
对于部分东夷人,何为台阶?耶律德清建立的伪夷朝廷自然就是台阶了。曲线救夷,这就是他们的台阶。
对于有些人,他们虽然也有不惧一死的勇气,但是,这个勇气相对那些真正的大无畏者却又极其的脆弱。没有这个台阶,他们或许会誓死抵抗,可是,一旦给了他们这个台阶的话,他们就有了顺坡下的理由。
无疑,以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文武就是这样的人!
白龙府虽坚,但却少兵乏将,难以久守,若是上下一心,或可一试。可是,这个前提本就是不成立的,自耶律安没有回来的时候,人心早已动荡不堪,何以敢守?
古亦多察在绝望之下,最终难免被暗兵处所动,领着耶律安一系的残党向着中平道疾行。
连续损兵折将,本身在这一战争中损失惨重的耶律阿保机在听闻耶律安竟然直接战死之后,虽然已经不欲单独继续再与苍军硬拼,尤其是耶律德飞这么一个鼠目寸光的队友。
但是,如果是接应耶律安的残党的话,那他非常的乐意,耶律阿保机需要这些人背后的政治意义为他服务。
只要能够掌握了这些人,之后,耶律阿保机面对耶律德飞就是各方各位的碾压,而面对耶律清德,一个夷奸之名,就足以让耶律阿保机一直占据大义的优势了。
耶律阿保机虽然暂时放弃了西平道,除了因为耶律安战时让他们的胜算彻底降到了最低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其他的打算。
耶律阿保机并不是要真的放弃西平道,而是出于长远来考虑。
东夷本来就经过一场巨大的内乱,各方势力正是元气大伤的时候,这个时候和苍军交手,天然上就处于不利的地位,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一败再败。
因此,东夷需要休养生息,需要恢复实力之后再战。
二来,苍军不可能一直保持如此庞大的一股兵力于西平道之内。
这一次,王羽和镇东军敢调动了这么大一批兵力进入西平道,本质上就是他们的外部环境,允许他们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
但是,他们不可能允许他们的后方一直处于空虚的状态。时间短还可以,但时间长的话,总是会出问题的。
大苍各方势力之间的争斗迟早会分出个胜负,北方的北狄之间的内乱也迟早要分出个胜负。后方长时间处于空虚的状态,对于王羽和镇东军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如果将河北、燕北、燕南三道之地丢了,别说是他们只拿下一个西平道,就算是将东夷五道全部拿下来,那也是亏。
没有大后方做基础,没有河北、燕北、燕南三道在背后背锅的话,打下东夷再多的地盘,也只是无根之水。
所以,耶律阿保机决定等,忍一时之功,未来终有一日,他们可以让王羽将他吃下的全部都吐出来,甚至吐出更多。
以库氏为主的大贵族势力在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够选择离开,他们倒是想死鸭子嘴硬在这里硬撑着,可问题是,其他人根本不陪他们在这里硬撑着,他们如果不跟着一起走的话,最后也就是个等死的下场!
当然,库氏这样的大家族就算是走但也不可能全部都走,甚至还留下了相当一部分族人。西平道就是库氏一族的根基之地,他们要是全部都走了的话,难道真的要放弃一切吗?
剩下的,就是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这些人了,库氏一族太大太大,他们就算是离开,虽然会元气大伤,但也不会走向消亡。
可是,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这些人却不行,他们如果选择离开的话,那就真的是放弃一切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他们选择了留下。
就算是作为征服者的一方,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斩杀,没有东夷人帮忙,苍人永远不可能真正统治的了东夷。就像是元朝的蒙古人没有将汉人排除在他们的统治阶层之外,清朝的满人同样没有说将汉人排除在他们的统治阶层之外。
对于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这种人,任何一个征服者,只会欢迎他们,而不会排斥他们。像他们这样的人越多,他们才更容易建立起真正的统治。
自此,东夷西平道最强大的一股反抗势力算是彻底崩塌,能走的肯定都是尽量走了,剩下的有一部分是像郑宗亮这样投降的,也有一部分是抵抗到底的。这世上不可能少得了投降派,但也永远少不了那些真正的抵抗派。
就算是作为一名征服者,他们欢迎那些投降派,而那些不畏生死一直抵抗到底的抵抗派,虽然给他们会造成麻烦,但反而有可能会获得他们真正的尊重。
而行军路上的王羽在得知白龙府已经到手,以及西平道现在的一些情况之后,当机立断,他这一路兵民继续朝着白龙府的方向前进,并且命耶律清德的伪夷朝廷也同时向白龙府的方向进发。
而王当之的兵马则是冒进一些,分成多路兵马,第一时间进驻西平道的各大城池。
战后,经过了简单的战后统计和休整之后,王羽就已经派薛仁贵先行一步直奔白龙府,而他与王当之则是兵分两路,一左一右向两个大镊子一样,向着白龙府夹了上来。
顺便,将沿途的几座东夷城池也顺路收入囊中。
不过,等到薛仁贵的兵马到达之时,以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文武就已经主动打开城门投降。
当耶律阿保机的暗兵处开始在白龙府之内活动的时候,王羽的罗网当然也不可能在那里吃干饭!
虽然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王羽的人马本质上就是侵略者,是外来的征服者。但是,这世上从来不缺那种为了一丝坚持而抵抗到底的人,但也从来不少那些软骨头,尤其是有了台阶下的情况下。
对于部分东夷人,何为台阶?耶律德清建立的伪夷朝廷自然就是台阶了。曲线救夷,这就是他们的台阶。
对于有些人,他们虽然也有不惧一死的勇气,但是,这个勇气相对那些真正的大无畏者却又极其的脆弱。没有这个台阶,他们或许会誓死抵抗,可是,一旦给了他们这个台阶的话,他们就有了顺坡下的理由。
无疑,以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文武就是这样的人!
白龙府虽坚,但却少兵乏将,难以久守,若是上下一心,或可一试。可是,这个前提本就是不成立的,自耶律安没有回来的时候,人心早已动荡不堪,何以敢守?
古亦多察在绝望之下,最终难免被暗兵处所动,领着耶律安一系的残党向着中平道疾行。
连续损兵折将,本身在这一战争中损失惨重的耶律阿保机在听闻耶律安竟然直接战死之后,虽然已经不欲单独继续再与苍军硬拼,尤其是耶律德飞这么一个鼠目寸光的队友。
但是,如果是接应耶律安的残党的话,那他非常的乐意,耶律阿保机需要这些人背后的政治意义为他服务。
只要能够掌握了这些人,之后,耶律阿保机面对耶律德飞就是各方各位的碾压,而面对耶律清德,一个夷奸之名,就足以让耶律阿保机一直占据大义的优势了。
耶律阿保机虽然暂时放弃了西平道,除了因为耶律安战时让他们的胜算彻底降到了最低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其他的打算。
耶律阿保机并不是要真的放弃西平道,而是出于长远来考虑。
东夷本来就经过一场巨大的内乱,各方势力正是元气大伤的时候,这个时候和苍军交手,天然上就处于不利的地位,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一败再败。
因此,东夷需要休养生息,需要恢复实力之后再战。
二来,苍军不可能一直保持如此庞大的一股兵力于西平道之内。
这一次,王羽和镇东军敢调动了这么大一批兵力进入西平道,本质上就是他们的外部环境,允许他们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
但是,他们不可能允许他们的后方一直处于空虚的状态。时间短还可以,但时间长的话,总是会出问题的。
大苍各方势力之间的争斗迟早会分出个胜负,北方的北狄之间的内乱也迟早要分出个胜负。后方长时间处于空虚的状态,对于王羽和镇东军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如果将河北、燕北、燕南三道之地丢了,别说是他们只拿下一个西平道,就算是将东夷五道全部拿下来,那也是亏。
没有大后方做基础,没有河北、燕北、燕南三道在背后背锅的话,打下东夷再多的地盘,也只是无根之水。
所以,耶律阿保机决定等,忍一时之功,未来终有一日,他们可以让王羽将他吃下的全部都吐出来,甚至吐出更多。
以库氏为主的大贵族势力在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够选择离开,他们倒是想死鸭子嘴硬在这里硬撑着,可问题是,其他人根本不陪他们在这里硬撑着,他们如果不跟着一起走的话,最后也就是个等死的下场!
当然,库氏这样的大家族就算是走但也不可能全部都走,甚至还留下了相当一部分族人。西平道就是库氏一族的根基之地,他们要是全部都走了的话,难道真的要放弃一切吗?
剩下的,就是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这些人了,库氏一族太大太大,他们就算是离开,虽然会元气大伤,但也不会走向消亡。
可是,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这些人却不行,他们如果选择离开的话,那就真的是放弃一切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他们选择了留下。
就算是作为征服者的一方,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斩杀,没有东夷人帮忙,苍人永远不可能真正统治的了东夷。就像是元朝的蒙古人没有将汉人排除在他们的统治阶层之外,清朝的满人同样没有说将汉人排除在他们的统治阶层之外。
对于郑宗亮、哈拉察为首的这种人,任何一个征服者,只会欢迎他们,而不会排斥他们。像他们这样的人越多,他们才更容易建立起真正的统治。
自此,东夷西平道最强大的一股反抗势力算是彻底崩塌,能走的肯定都是尽量走了,剩下的有一部分是像郑宗亮这样投降的,也有一部分是抵抗到底的。这世上不可能少得了投降派,但也永远少不了那些真正的抵抗派。
就算是作为一名征服者,他们欢迎那些投降派,而那些不畏生死一直抵抗到底的抵抗派,虽然给他们会造成麻烦,但反而有可能会获得他们真正的尊重。
而行军路上的王羽在得知白龙府已经到手,以及西平道现在的一些情况之后,当机立断,他这一路兵民继续朝着白龙府的方向前进,并且命耶律清德的伪夷朝廷也同时向白龙府的方向进发。
而王当之的兵马则是冒进一些,分成多路兵马,第一时间进驻西平道的各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