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那天,陈星准时来到了学校外面。电视台派来的摄制组提前到了,陈星来的时候看到他们把行李箱,工具箱之类的东西都往两辆面包车上塞,其中有个学长来的比他更早,看到陈星以后打了声招呼,说道。
“陈,快来把行李放上去,车马上开了。”陈星从善如流,把装换洗衣服,以及穿越机的行李箱放在其中一个面包车后面。
至于相机和镜头,以及一台笔记本,这当然是要随身带着了。陈星对现在这台哈苏喜欢得不得了,而且还签了协议,轻易不会让她离开自己视线之内。
等陈星把东西放好,尾箱一关,这两辆车就开走了。陈星看了看周围。
还有一些私家车,应该是一会儿要送他们去机场的。再看自己旁边这位学长。
这位学长陈星印象深刻,叫福特,应该是摄影系年龄最大的一个,到了25岁的门槛才考进学校,如今在上五年级……是的,这位今年已经三十了。
他之前在工作室,但实在不喜欢那种氛围,又听到诺贝尔教授要拍纪录片,主动请缨过来。
陈星和他认识,但也只是点头之交。他的相机也是随身带的,斜跨着一个很大的相机包,估计里面的镜头绝对不少。
陈星问道“这次我们要去几个人?”
“电视台那边不知道,我们学校里面有三个人去,我和你,还有莱夫博德,莱夫博德你认识吗?”
“听说过。”也是五年级的人,他妈是学校的莉柯达教授,这位教授也是当初面试陈星的几个考官之一,对华夏文化很有好感的那个,教的是视觉设计与色彩构成。
莱夫博德是跟着教授一起从学校出来的。教授看了看时间,清点了一下人数。
“看来大家都很准时,放设备的车已经走了?”
“刚走。”
“那好,我们也出发吧。”陈星还没去认识摄制组的人,就跟着教授上了一辆车。
三个学生都在后面坐着。陈星的位置靠右边窗户,中间隔着老大哥福特,左边是莱夫博德。
两人之前没见过面,隔着福特握了一下手。
“学长,第一次见面,还请多多照顾啊。”
“你太客气了,伱的名字在工作室里面我们也经常听到。”他和福特去年都在学校的摄影工作室,混的不是艺术摄影就是商业摄影,说经常听到陈星的名字绝对不是客气。
职业摄影本来就是个小圈子,有点什么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只是,莱夫博德还是对陈星有点不服气的。
学校里面都在传华夏陈的优秀,不管是从外貌还成绩,但一个华夏人真的有这么厉害?
莱夫博德依旧保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学校是在吸引华夏更多的报考生。
个人审美的不同,很难找出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一位艺术家。路上教授一直在车上看东西,快到机场的时候才说道“这次过去拍纪录片都不要乱跑,苏丹和法国不一样,那里不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陈星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也不要太紧张,我们这次拍摄《探秘苏丹》是双方政府联合决定的。选择的两个拍摄地都很安全,住宿环境上不要太挑剔了,摄制组的人都懂,所以我只提醒你们。”三个人不是很整齐的说道“没有问题。”教授又去看资料,随口说道“现在有关非洲的纪录片所有人都喜欢拍摄动物,大草原,大裂谷,人文环境真的好久没人拍了,这次我们过去也能看看东非人民生活的环境,启发一下你们的创作思路。”法国距离非洲不远,跨过一道海峡就是阿尔及利亚,然后再飞一段时间就到了苏丹。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强者,法国在非洲有着大量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暂时还影响不到苏丹。
飞机落地后,机场肉眼可见的破败,漫天的飞舞的黄沙,完全就是陈星印象里非洲应该有的样子,而且热,一下飞机就觉得非常热,太阳晒在身上隔一会儿就火辣辣的疼,几人都默默换上了一件薄外套防止太阳直射。
摄制组的一个人丢给陈星一个防晒霜,说道“擦一点吧,你们。”
“谢了!”电视台一共派了六个人出来,两个摄影师,一个录音师,一个灯光师,还有个翻译,剩下一个也懂阿拉伯语,但他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外部事情,算是向导。
比如说明天要拍摄什么,他就会去提前和人沟通,打通关节。再加上导演克里夫·诺贝尔,以及他的三个小跟班,团队就达到了十个人。
他们此刻等在机场的外面,已经联系到了一辆车过来接他们。设备就很多,一辆车够吗?
陈星在想。不过等他看到这辆车的时候就觉得够了,来的不是皮卡也不是面包车,来接他们的车是一辆正儿八经的货车,大卡车,这特么再来一批人也够。
莱夫博德脱口而出“我们就坐这个车?怎么坐?”十个人坐卡车,能坐吗?
难道要我们坐在货箱里面?他显然还没来过非洲,不知道人间疾苦,而且在法国这样的行为是被禁止的……他显然把诺贝尔教授之前说的话当做了耳边风,没有意识到这里已经和法国不同了。
节目组的一个摄影师觉得他的话有点好笑,笑着拍了拍莱夫博德的肩膀,然后往前走,说道“快来搬东西吧,灯架可真重。”录像的机器很大,和陈星他们几人带的相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三台相机放上去以后还有话筒,灯架,以及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有每个人的行李。
^.^,
“陈,快来把行李放上去,车马上开了。”陈星从善如流,把装换洗衣服,以及穿越机的行李箱放在其中一个面包车后面。
至于相机和镜头,以及一台笔记本,这当然是要随身带着了。陈星对现在这台哈苏喜欢得不得了,而且还签了协议,轻易不会让她离开自己视线之内。
等陈星把东西放好,尾箱一关,这两辆车就开走了。陈星看了看周围。
还有一些私家车,应该是一会儿要送他们去机场的。再看自己旁边这位学长。
这位学长陈星印象深刻,叫福特,应该是摄影系年龄最大的一个,到了25岁的门槛才考进学校,如今在上五年级……是的,这位今年已经三十了。
他之前在工作室,但实在不喜欢那种氛围,又听到诺贝尔教授要拍纪录片,主动请缨过来。
陈星和他认识,但也只是点头之交。他的相机也是随身带的,斜跨着一个很大的相机包,估计里面的镜头绝对不少。
陈星问道“这次我们要去几个人?”
“电视台那边不知道,我们学校里面有三个人去,我和你,还有莱夫博德,莱夫博德你认识吗?”
“听说过。”也是五年级的人,他妈是学校的莉柯达教授,这位教授也是当初面试陈星的几个考官之一,对华夏文化很有好感的那个,教的是视觉设计与色彩构成。
莱夫博德是跟着教授一起从学校出来的。教授看了看时间,清点了一下人数。
“看来大家都很准时,放设备的车已经走了?”
“刚走。”
“那好,我们也出发吧。”陈星还没去认识摄制组的人,就跟着教授上了一辆车。
三个学生都在后面坐着。陈星的位置靠右边窗户,中间隔着老大哥福特,左边是莱夫博德。
两人之前没见过面,隔着福特握了一下手。
“学长,第一次见面,还请多多照顾啊。”
“你太客气了,伱的名字在工作室里面我们也经常听到。”他和福特去年都在学校的摄影工作室,混的不是艺术摄影就是商业摄影,说经常听到陈星的名字绝对不是客气。
职业摄影本来就是个小圈子,有点什么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只是,莱夫博德还是对陈星有点不服气的。
学校里面都在传华夏陈的优秀,不管是从外貌还成绩,但一个华夏人真的有这么厉害?
莱夫博德依旧保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学校是在吸引华夏更多的报考生。
个人审美的不同,很难找出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一位艺术家。路上教授一直在车上看东西,快到机场的时候才说道“这次过去拍纪录片都不要乱跑,苏丹和法国不一样,那里不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陈星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也不要太紧张,我们这次拍摄《探秘苏丹》是双方政府联合决定的。选择的两个拍摄地都很安全,住宿环境上不要太挑剔了,摄制组的人都懂,所以我只提醒你们。”三个人不是很整齐的说道“没有问题。”教授又去看资料,随口说道“现在有关非洲的纪录片所有人都喜欢拍摄动物,大草原,大裂谷,人文环境真的好久没人拍了,这次我们过去也能看看东非人民生活的环境,启发一下你们的创作思路。”法国距离非洲不远,跨过一道海峡就是阿尔及利亚,然后再飞一段时间就到了苏丹。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强者,法国在非洲有着大量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暂时还影响不到苏丹。
飞机落地后,机场肉眼可见的破败,漫天的飞舞的黄沙,完全就是陈星印象里非洲应该有的样子,而且热,一下飞机就觉得非常热,太阳晒在身上隔一会儿就火辣辣的疼,几人都默默换上了一件薄外套防止太阳直射。
摄制组的一个人丢给陈星一个防晒霜,说道“擦一点吧,你们。”
“谢了!”电视台一共派了六个人出来,两个摄影师,一个录音师,一个灯光师,还有个翻译,剩下一个也懂阿拉伯语,但他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外部事情,算是向导。
比如说明天要拍摄什么,他就会去提前和人沟通,打通关节。再加上导演克里夫·诺贝尔,以及他的三个小跟班,团队就达到了十个人。
他们此刻等在机场的外面,已经联系到了一辆车过来接他们。设备就很多,一辆车够吗?
陈星在想。不过等他看到这辆车的时候就觉得够了,来的不是皮卡也不是面包车,来接他们的车是一辆正儿八经的货车,大卡车,这特么再来一批人也够。
莱夫博德脱口而出“我们就坐这个车?怎么坐?”十个人坐卡车,能坐吗?
难道要我们坐在货箱里面?他显然还没来过非洲,不知道人间疾苦,而且在法国这样的行为是被禁止的……他显然把诺贝尔教授之前说的话当做了耳边风,没有意识到这里已经和法国不同了。
节目组的一个摄影师觉得他的话有点好笑,笑着拍了拍莱夫博德的肩膀,然后往前走,说道“快来搬东西吧,灯架可真重。”录像的机器很大,和陈星他们几人带的相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三台相机放上去以后还有话筒,灯架,以及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有每个人的行李。
^.^,